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疗指采用一定的介入方法(如穿刺、插管和植入等)将用于治疗的放射性药物或放射性核素制品直接引入病灶并持续滞留其中,通过辐射生物学效应发挥治疗作用。因放射源直达病灶部位进行近距离放射治疗,所以具有对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小和疗效好的特点,而且还扩大了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应用范围。
但要注意,实施治疗时应由核医学科与相关临床科室合作完成。
什么是癌性胸腹水?
癌性胸腹水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由于胸腔或腹腔内出现转移的癌细胞,是患者发生癌性胸腹水(又称恶性胸腹水)最主要的原因。
它的本质是渗透液,因癌细胞转移至胸膜或腹膜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主动渗出至胸腔或腹腔而导致。具有顽固、量大、反复出现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腹水
●由癌肿膜转移、种植引起。常见的原发癌起源于卵巢、结直肠、胃、胰、乳腺。常见的有淋巴瘤、腹膜间皮瘤等。
●腹水癌细胞阳性见于90%病例。
●腹水中LDH增高,腹水LDH/血清LDH>1。
●腹部影像检查和腹腔镜也有诊断意义。
癌性胸腹水腔内注射介入治疗?
01原理
放射性胶体是一种不溶解和不易发生生物化学作用的惰性物质,当它被注射到胸腔或腹腔内,基本不会被吸收,可被吸附于浆膜上的或黏附于游离在积液中的癌细胞上,通过直接辐射杀伤癌细胞,并使浆膜或黏膜表面的病变纤维化、局部微小血管及淋巴管闭塞,渗液产生量减少或消失。
另外,放射性胶体被细胞吞噬后,可被引流入淋巴循环,使该处隐匿小癌灶被消灭,同时因射线作用于网状内皮组织,可产生有生物活性的抗肿瘤因子与γ球蛋白结合,增强抗肿瘤作用。
腔内介入治疗还可以用于治疗膀胱内、心包腔内、脑神经腔隙系统、关节腔内、囊肿腔内等部位的病变,其基本原理与上述相近,不再赘述。
常用于制备放射性胶体的核素有³²p、¹??Au、??Y和¹??Re等。³²p磷酸铬胶体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放射性胶体,³²P与硝酸铬反应后形成磷酸铬沉淀,经洗涤加热形成绿色的胶体溶液。
02适应证和禁忌证
03治疗方法
01治疗前准备
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掌握好治疗指征和预后判断,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和肝肾功能等。
若患者手术已超过2周或系重复治疗时,必须先确定有无腔内粘连形成的局限性包囊。有大量积液者治疗前应尽量抽出,以免由于注射放射性胶体后停止抽液造成病员胀痛和气急。
准备好防护用品的同时,必须熟练操作方法,旨在降低操作者的辐射吸收剂量。观察放射性胶体在腔内分布是否均匀,可采用X线摄片检查或注射小量放射性胶体进行显像。
02放射性胶体注入方法和剂量
(1)胸腔注入法:
先进行诊断性的胸腔穿刺,抽去过多胸水。当确定无局限性包囊后,可经导管注入混有50ml的生理盐水和185-370MBq(5-10mCi)的³²P胶体,结束后应在注射部位盖上5cm×5cm大小的棉垫和弹性绷带防止³²P胶体漏出,注射后1小时开始要求患者每15分钟改变一次体位,持续2-3小时。
(2)腹腔注入法:
腹水是否呈限局布性分布可由超声定位,若腹腔积液过多,可先抽出部分腹水后再治疗。注射370-555MBq(10-15mCi)的³²P胶体和500ml的生理盐水,使其在腹腔内充分混匀,灌注结束后应在注射部位盖上5cm×5cm大小的棉垫和弹性绷带防止³²P漏出;同时要求患者每10分钟左右翻动,反复坐起睡下直至2-3小时。如果采用手术时保留导管给药更方便。
注意:对手术后及反复穿刺过的患者,新的穿刺点应避开创伤瘢痕。
(3)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一般无特殊的全身反应,乏力、恶心、呕吐和轻度腹痛等症状较少见,个别患者出现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多可自行恢复。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全身状况、对射线的个体敏感性和注射活度高低有关。如被误注入腹壁、胸廓和肺组织内,可引起皮肤红斑、色素沉着、局部组织坏死和放射性肺炎等。
(4)疗效:
取决于肿瘤的原发部位、病理类型及液体聚集的部位。本疗法生效缓慢,在受照射后2周至数月病灶开始消退和纤维化,米粒样种植灶和积液内的癌细胞可消失,胸腹水可缓解。本疗法的有效率达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