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整体抗疫情风险能力较强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2月中央企业营收同比下降20.9%,仅15家企业收入保持正向增长,其中航空、旅游等直接面向终端消费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但相比其他类型企业,中央企业还是显示了较强的抗疫情风险能力。
根据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中央企业受冲击面为27.5%,低于个体工商户(67.5%)、民营企业(54.1%)、地方国企(41.8%)和外资企业(37.5%)。在对疫情影响程度的研判方面,中央企业的态度更为也乐观,其中,58.3%的企业认为疫情有影响,但是仍能应对;18.8%的企业认为影响较大,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2.1%的企业认为影响非常大,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1.3%的企业认为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
综上可见,相对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央企业整体显示了较好的抗风险能力,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我国核产业链抗疫情风险能力分析
通过分析新冠疫情下核产业链各环节实际生产运营情况,我们发现,更加靠近市场的核电产业、建筑产业受本次疫情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在核产业链中相对较弱;核医疗、天然铀产业抗公共卫生风险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核科技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小,应对危机的抗风险能力最强。
01核电产业风险主要源于电力需求冲击
在春节假期工业生产淡季条件下,新冠疫情引起的延期复工直接导致整体电力消费需求大幅度降低。2020年1~2月我国第二、三产业用电量均呈现负增长,由于电量的非存储性,电力消费需求下降必然同步引致电力供给下降。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发电量1026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2%,其中核电发电量47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单从整体数据看,核电受到的冲击较整体行业小,但考虑2019年台山核电2号机组和阳江核电6号机组投运,剔除掉新投运机组的影响,1~2月份全国核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0%左右。因此,核电企业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较大,预计电量损失至少将达到数十亿千瓦时,与年初预期产生较大偏离,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较弱的抗风险能力。
02建筑产业风险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进度滞后
建筑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疫情期间,由于所在地政府明确推迟复工,且工程所需人员流动受限、材料物资停产,工程实际建设进度较本年计划出现推迟。此外,工程复工后施工材料和设备采购难、运输难、进场难等问题均有可能陆续出现,“窝工”风险大大增加,成本也面临上涨压力。可见,全面复工困难、工程成本上升将会导致建筑业利润不及预期,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03核医疗产业风险主要源于产业链下游
核医疗产业链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核医疗产业上游的核素、加速器等研制生产单位,以及产业中游的核素制品、医学诊断及总体解决方案服务单位主要受人员复工难影响生产进度,但预计后续可赶回进度。核医疗产业下游的医院为控制交叉感染关闭了部分科室门诊、部分医护人员抽调抗疫、改造开设感染疾病病区,导致正常经营基本停止,营业成本明显升高,受到疫情的直接冲击较大。整体上看,由于医院在核医疗产业中相对规模较小,中上游影响程度相对可控,核医疗产业在疫情中仍显示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04天然铀产业主要风险来自国际市场波动
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国际天然铀市场局势越发复杂。3月,Cameco宣布关停全球最大产能的雪茄湖铀矿,纳米比亚罗辛矿采矿活动暂停,国际天然铀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现货市场价格出现上升。但由于国际天然铀供应多基于长期合同,国内天然铀市场年度供求关系相对稳定,国际市场短期波动不会对天然铀产业的生产运营产生明显影响,产业利润计划执行偏差范围可控,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
05核科技服务受外部影响较小
核科技服务单位主要为科研事业单位,收入来源相对稳定,基本不会受到短期市场环境的影响;核科技项目大多为一年以上的长周期项目,进度产生滞后也有望通过后期努力弥补。此外,部分新科研项目申报也能够通过线上流程开展。因此从生产经营稳定性角度看,核科技服务的抗公共卫生风险能力最强。
核产业链各环节抗疫情风险管控建议
核电产业应着力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多措并举提高负荷水平。核电企业应在确保在运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进一步合理优化大修工期,减少非计划停机停堆事件,增加发电能力,满足疫后经济发展需求;全力以赴确保年度计划投运核电机组进度不变;积极开展电力营销、大力推进降本增效、积极跟踪并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减少效益损失,努力实现年度发展目标。
建筑企业应积极推动复工,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建筑企业应积极组织与各项目上下游合作方及时沟通,确保项目尽早复工复产,科学调整全年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将疫情对重点工程、重要节点的影响降到最低。积极利用国家针对疫情出台的相关税费减免等支持政策,推动社保减半征收、稳岗就业补助、地方优惠电价等政策落地。重视疫情和复工对现金流的压力,提前谋划融资渠道,提升自主融资能力,积极争取金融优惠政策,维护资金链安全,降低融资成本。
核特色医疗产业应积极恢复生产秩序,推动化危为机。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指导相关医院逐步恢复正常医疗服务秩序,协调做好核素、放射性药物、放射源等核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积极分析把握疫情后新发展机遇,深化辐照技术在医疗物资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推动“5G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推动核技术应用和核特色医疗产业加快发展。
天然铀产业应强化机遇意识,把握市场和政策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动与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企业洽谈,加快海外天然铀等矿业资源获取,提高海外资源掌控规模,提升企业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