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十八崴按此进入秘密通_伊犁园区2024免费直达官网_深夜十八款禁止视频免费观看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上交复旦激光核物理新突破!飞秒激光同质异能态助力核时钟核激光

2022-03-15 14:46     来源:Deep Tech 深科技     核物理 核激光 高能物理
时间,本是眼不能见。而日影变换、时钟滴答,则以人眼可见的方式,映现岁月的流逝。

自古以来,计时时钟的发展历经诸多阶段,从沙漏、机械臂摆钟、手表&怀表、以晶体振荡器为核心的电子钟等,直到现代的原子钟......

制备钟表的核心是,钟内部的控制系统、即钟摆和游丝等零件的周期要十分稳定,不受外界影响。

目前最精确的钟是“原子钟”,其背后的控制系统利用原子中的一条特别稳定的谱线做钟摆,能做到百亿年误差不到一秒。

但是,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在提高原子钟的精度时,遇到了新的天花板,科学家几乎已经穷尽能做原子钟钟摆的所有原子谱线。

那么,该如何破局?这时,人们开始使用原子核的谱线来做新一代时钟的“钟摆”。大多数原子核谱线的震动误差,确实比原子谱线的小得多。

但仍然存在的难题是,如何让原子核“钟摆”既可控、又高效地震动起来。

1 月 31 日,复旦大学教授符长波担任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飞秒泵浦时抖动电子与离子库伦碰撞所产生的同质异能态》(Femtosecond Pumping of Nuclear Isomeric States by the Coulomb Collision of Ions with Quivering Electrons)解决了上述难题,论文发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 [1]。

图 | 相关论文(来源:Physical Review Letters)

该工作发现了一种能让原子核钟摆超高速运动的方法,可用于核时钟和核激光等。实验中,研究人员首次观测到超快的核激发,这意味着利用激光等离子体、去研究飞秒时间尺度的核过程是可行的。

符长波表示:“从沙漏、摆钟、到原子钟、核钟,是一段长长的追求极致之路。我们希望这次的新方法,能对人类计时器发展有所贡献。”

图 | 左起: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陈黎明教授、论文一作冯杰以及符长波(来源:符长波)

献给人类发现核同质异能态的第 100 周年的“礼物”

要想理解该研究,先得知道原子核同质异能态。它指的是具有相同质子和中子数的原子核所处的长寿命激发态,相应的核素被称为核同质异能素。

2022 年,恰逢人类发现核同质异能态的第 100 周年,该论文于此时刊发也颇有纪念意义。而高效激发同质异能态,对于核时标、核电池、天体核素演化、核 γ 射线激光、清洁核能等研究至关重要。

上述应用中的绝大部分,都极其依赖寿命较短的同质异能素的快速激发。但是,对短寿命同核异能态来说,受限于微小的核激发截面、以及快速衰变这俩特点,很难积累大量的较低峰值密度的核激发装置。

这时,符长波和合作伙伴将灵感指向激光等离子体。激光等离子体的密度极高,当把激光和近固体密度氪(Kr)团簇的非线性共振加热,就能收获高密度高能量的电子。

借助该方法,该团队首次让高密度快速振荡的电子,在数十飞秒内库伦激发出 83Kr 原子核。

实验中,符长波等人还观测到同质异能态 83mKr 以 2.34×1015p/s 的超高峰值效率被激发。其中,泵浦效率比传统加速器高出大约 5 个量级。

另据悉,上海交大激光等离子体实验室的百太瓦飞秒激光装置,是完成研究的重要保障,具体实验布局如下图所示。

图 | 实验布局及实验结果。(来源: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实验细节如下,被电离的电子会在激光电场中,沿偏振方向快速振荡,并在激光场和电荷分离场的共同作用下,做出类似“8”字的运动。

由于大量电子的能量可达兆电子伏,因此会表现出典型的非线性共振的特征。如下图所示,共振加速的高密度电子,会和相对静止的高密度 Kr 离子来回碰撞,并以非弹性散射的方式,将能量传递给 Kr 原子核,从而让 83Kr 来到激发态。

图 | 激光团簇作用的 PIC 模拟及库伦激发计算。(来源: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据悉,符长波测量的是半衰期为 1.83 小时的第二激发态退激释放的 X 射线谱及衰变产额,辐射的 X 射线主要是 Kr 的 Ka、Kβ(2nd→1st)和 9.4 keV(1st→ground state),测得半衰期为(1.80±0.05)h,同质异能态 83mKr3 的单发产额为(1.15±0.02)×104。

在数值模拟中,该团队利用库伦核激发理论,去计算各种可能激发路径的产额和激发效率,让实验测得的第二激发态的来源得以确定,激发路径则为 ground state→3rd state→2nd state(T032)。在误差范围内,理论计算的产额和实验测量互相符合。

此外,该方法对原子核的激发过程,主要发生在激光和团簇作用的激光脉冲宽度约 10 fs 内,估算激发 83mKr 的峰值效率可达 2.34×1015 p/s。

(来源:Physical Review Letters)

“获得那个令人振奋的 X 射线能谱”

符长波总结称,该研究从立项到最终获得成功,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首先,他们提出了将强激光应用于核激发的想法。 在本工作之前,该团队就曾利用强激光,成功实现了等离子体环境中的核聚变反应。

同时,他们也是第一个提出使用飞秒强激光轰击团簇、去驱动同核异能态的课题组。

“仍记得,当初提出这个想法时,我们并没有十足的信心在实验上加以实现。因为实验产物的数量可能极少,能否探测到会是个问题。然而,我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仍满怀希望决定在实验上一探究竟。”符长波表示。

尽管关于激光和团簇相互作用的过程已有大量报道,但都是集中于原子分子物理的研究,对核物理研究也仅限库伦爆炸核反应产生中子。

而该团队在此已积累了长期经验,深谙如何利用激光和团簇作用中的非线性共振效应,并通过激光电场与电荷分离场的共同作用,去加热电子并使之与离子碰撞,进而驱动原子 K 鞘层的特征 X 射线辐射。

这样一来,激光团簇驱动核激发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电子是否能碰撞离子、并使其原子核激发。从物理角度来讲,电子碰撞原子核、并将后者激发是毫无疑问的。而从实验角度来讲,选择一个特定的核素,只要累计足够的事例数,总能有机会在实验上将其探测到。

同时,核素的选择亦是非常巧妙。一开始,符长波把“矛头”指向气体团簇,但是自然界中可呈现出气态的元素并不多,此外该核素还得具备同质异能态、以及较长的寿命,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探测。

查完整个核素表,他发现氪的同位素 83Kr 非常的适合,这种稀有气体不仅容易形成大分子结构的团簇,还具有较大的丰度。

其次,根据现有的激光装置、诊断设备等条件,该团队尽可能地设计能复现想法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如何探测激发的核同质异能态,这是整个实验的关键。

符长波说:“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巧妙设计,即利用冷阱收集近 2 小时长寿命的 83Kr 同质异能态,再使用大面阵的探测器测量其衰变的辐射,进而确认核同质异能态的产生。凭借该设计,核衰变信号和激光打靶的背景辐射信号得以分开。最后,我们申请到上海交通大学激光等离子体实验室的机时,顺利开展了激光等离子体库伦核激发的实验,获得了那个令人振奋的 X 射线能谱。”

在一片电子学噪声中寻找真正的信号

整个研究耗时近三年,期间经历多轮实验。在第一轮实验中,该团队使用 X 射线探测器去测量辐射谱,看着一个一个的脉冲被多道记录,时间也一分一秒地过去,他们想在一片电子学噪声中寻找真正的信号,但就是不见特征辐射谱。

随后,符长波等人尝试使用大面积成像板,来接收这些既微弱、又无方向的衰变光子。由于成像板没有能量分辨,在读出时的噪声也非常大,为此该团队额外使用一片成像板作为参考。

在对比两片成像板上记录的小点之后,该团队认为存在衰变辐射的想法也愈发坚定。虽然数据非常粗糙,却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考虑到衰变辐射具有长时间、无方向、低产额等特点,该团队重新设计探测器,在第二轮实验正式打靶的第一天,就测到了辐射谱。

在成功获得衰变辐射谱后,他们一度认为核激发是由团簇的“库仑爆炸”粒子加速激发的,毕竟这种方式完成了课题组在团簇核反应上的第一个成果。

不过,研究人员随后发现,参考离子能量进行计算后的激发效率,却和实验值出现数个量级的差别,这时他们认为应该是另外更有效的激发方式在起作用。

再联想到电子的非线性共振能把电子能量加热到兆电子伏,足够将 83Kr 原子核库伦激发到第三激发态,这样的激发效率与理论值吻合较好。同时,由于非线性共振加热的时间在 20fs 尺度,故他们判定这是一种超快的核激发。

自此,实验结果得以被完美解释,研究人员也获得了正确的激发路径,并为下一步精确控制这类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后续,该团队打算集中研究飞纳尺度物理,以强激光为手段去揭示更多新现象。由于原子的大小在纳米量级,原子核大小在飞秒量级,因此该团队把处于原子核与原子之间的尺度叫做飞纳尺度。

这个尺度下有大量的谜团,比如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质子的电荷分布有多大,中子的寿命有多长。不同的实验条件,会给出不同的数值,而这一切又无法用测量误差解释,这让学界甚是困惑。

基于此,下一步符长波将利用超强激光的高电磁场、以及短脉冲的特点,对原子核外电子做以高效剥离,借此为原子核弱相互作用、以及电磁作用在飞纳尺度交界处的研究提供有效工具。

可以说,本次研究只是一个开端,一些与飞纳尺度相关的过程比如电子俘获核激发和电子桥等,都有待该团队做以深入探索。

-End-

参考:

1、Feng, J., Wang, W., Fu, C., Chen, L., Tan, J., Li, Y., ... & Zhang, J. (2022). Femtosecond pumping of nuclear isomeric states by the Coulomb collision of ions with quivering electr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8(5), 052501.



推荐阅读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布量子技术路线图的经验与启示

2021年10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布了《量子技术计划》,详细描绘了中长期量子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并制定了综合性的研发、学术和知识共享举措,旨在指导政府、学术界、产业界等诸多利益相关者协同突破量子技术的发展瓶颈,对我国量子技术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2022-01-26

有趣!“拉索”和超高能光子细节大揭秘

1月18日,《1400万亿电子伏特,我国科学家发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的2021年度国内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这项研究成果依托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完成。 2022-01-25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通过2022年度运行计划评审

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组织专家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2022年运行计划进行了评审。 2021-12-29

“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相关物理和关键技术预研究” 项目综合绩效评审会召开

12月20日,科技部重大专项基金项目——“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相关物理和关键技术预研究”项目综合绩效评审会顺利召开,是项目实施期满的结题评价会。 2021-12-27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短视频丨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2021-12-24

阅读排行榜
克山县| 保靖县| 胶南市| 海阳市| 天峨县| 茶陵县| 安徽省| 灵丘县| 溧阳市| 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