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医疗防护物资特别是医用防护服需求激增,尽管生产企业紧急复工,各地新建加工企业加速上马,还是满足不了抗疫一线的物资缺口。为何医用防护服资源依然吃紧?宝鸡高盛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魏文学告诉记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医用防护服涉及的材料工艺、加工工艺更加复杂;另一方面,从生产完成到出厂运送一线,防护服生产还面临无法跳过且颇为耗时的最后环节:消毒灭菌。
何为辐照灭菌?市金桥辐照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董晓勇告诉记者,辐照灭菌采用钴-60放射源发出的γ射线照射被灭菌物品,由于γ射线具有穿透力,能改变物品中的微生物结构从而实现杀菌。“当然,国家对辐照灭菌企业的要求和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毕竟钴-60是一种放射源。”董晓勇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有3家辐照灭菌技术、经生态环境部认证的核工业技术民用化企业,我市仅金桥辐照公司一家。抗击疫情期间,我市金桥辐照公司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单位参考名录》,已经为两家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企业分别免费辐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样品3批次,共计1532件。同时,为周边地区制药企业生产抗击疫情的药品辐照灭菌38.55吨,以自身“黑科技”,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
辐照灭菌神秘在哪儿?
为何传统的熏蒸灭菌需要7-14天,而辐照灭菌却能把时间压缩到1天以内,轻轻松松颠覆这一传统?近日,记者在我市唯一的辐照企业一探究竟。
该企业位于金台区金河工业园,这里既没有轰鸣的机器声,也没有人来人往的工作场面,看上去平静得有点神秘。公司剂量师冯小鹏介绍说,实际上,辐照灭菌的过程并不神秘:钴-60放射源平时保存在辐照车间6米深的水下,需要灭菌的物品被搬运到车间摆放好后,人员退出车间,钴-60经过全自动设备浮出水面开始工作。“灭菌速度与货物的密度材质有关。”冯小鹏说,像1500套防护服,设定好放射源剂量后,大概需要13个小时就完成灭菌。辐照完成后,公司对每批货物的灭菌效果进行检测,出具剂量合格报告,防护服就可以放行,经省上二次检测合格后运往医院。
记者了解到,早在1956年,美国就采用电子束辐照手术衣,开创了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的先河,如今,全球生产的所有一次性医疗器械中有40%以上采用辐照灭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辐照灭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餐桌上新鲜的水果蔬菜、冰箱里晶莹的冻虾仁,都可能是辐照灭菌过的食品。此外,护士手中的注射器、医生用的手术刀、用来消毒的酒精棉球,也都被辐照“洗礼”过。
服务“三农”发挥积极作用
既然辐照灭菌被业内人士喻为“晒太阳”,既健康又无残留,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可以多一点“阳光普照”?
实际上,由于辐照灭菌彻底,又不像传统高温灭菌会破坏口感,如今,辐照灭菌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为普遍,比如我们司空见惯的方便面调料、脱水蔬菜都利用这一灭菌技术。一项调查显示,2018年,在产值近200亿元的四川袋装泡椒凤爪食品产业中,70%的产品都通过辐照消毒杀菌。就是这么“轻轻一照”,使袋装鸡爪保质期从3-7天延长至6个月。
用钴-60辐照过的物品是否会有放射性残留?记者了解到,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中,任何食品当其总体平均吸收剂量不超过10kGy(辐照工业常用的剂量单位)时,没有毒理学危险,在营养学和微生物学上也是安全的。换句话说,只要严格控制好剂量,辐照食品和新鲜食品不仅口感上没有差别,反而更加干净。辐照灭菌不仅能彻底消毒,还能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储存得当的话,数年不会生虫和霉变,堪称灭菌界的“黑科技”。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辐照灭菌在服务“三农”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交流的深入,我市农产品如花椒、干辣椒、板栗等销量增大,这些农产品经过辐照灭菌后,解决了农产品生虫、不易长期储存等诸多问题,达到彻底消灭微生物,防止病虫害的目的,助力我市农产品搏击国际市场。
据了解,去年10月,金桥辐照公司对我市出口的20余吨大红袍花椒进行辐照灭菌,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我们还测试过对宝鸡擀面皮通过辐照灭菌,保存期能延长到半年左右,而口感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董晓勇说,下一步,他们公司将主动出击,应用现代灭菌技术对宝鸡的苹果、猕猴桃等进行辐照灭菌,为宝鸡农产品搏击国际市场戴上“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