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十八崴按此进入秘密通_伊犁园区2024免费直达官网_深夜十八款禁止视频免费观看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基于TODGA树脂的W同位素化学分离新技术

2020-09-28 11:39          W同位素 化学分离技术 核分析技术

W同位素是开展地球早期演化和核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已获得系列重要研究进展。但是,开展地球样品的W同位素示踪研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对分析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首先,由于地球样品的W同位素变化范围非常小,因此要求获取极高的W同位素比值测定精度,才能识别出不同样品W同位素比值的微小差异,一般要求182W/184W分析精度达到< 5ppm (2RSD)。然而,适用于开展W同位素研究的幔源岩石(如玄武岩)W含量很低,通常仅为几十至几百个ppb量级。因此要求采用适当的化学分离技术,能够从较大量(> 1 g)的幔源岩石样品中分离出足够量的高纯度W(> 0.5 μg),从而满足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或负离子热电离质谱(NTIMS)进行超高精度W同位素测试的需要,其中NTIMS技术对W的纯度要求更高。

传统的W纯化的方法主要采用阴离子或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利用W在含氢氟酸的介质中形成氟络阴离子的特性,实现W与基体元素的分离。但是,由于Ti、Zr、Hf等高场强元素在含氢氟酸的介质中也能形成氟络阴离子,因此采用传统的离子交换技术实现W与Ti、Zr、Hf等高场强元素的完全分离存在较大难度。特别地,由于Ti在幔源岩石如玄武岩中为主量元素,含量较高,样品Ti/W比通常大于105,因此实现Ti-W的完全分离尤为困难。然而,无论采用MC-ICP-MS还是NTIMS,特别是NTIMS,Ti-W的彻底分离是高精度W同位素分析的先决条件。因此,采用传统的离子交换树脂法,一般需要进行3次甚至4次柱色谱分离,并且分离过程中,需要在解析W之前,采用大体积(>100 mL)的含有醋酸或柠檬酸的淋洗液洗脱Ti,因此耗时费力,且不利于降低流程本底。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平台系统的储著银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利用Ti、W、Zr-Hf在TODGA树脂柱上保留行为差异较大的特征,提出采用TODGA树脂柱进行Ti、W、Zr-Hf分离的方法。首先,采用阴离子交换柱将Ti-Zr-Hf-W作为一个整体与样品基体元素分离,然后采用TODGA树脂分离Ti、W、Zr-Hf。由于Ti在TODGA树脂上保留非常弱,因此仅需采用TODGA树脂小交换柱(0.6 mL),即可实现Ti、W、Zr-Hf的完全分离。在采用8M HCl-0.01M HF将Ti-Zr-Hf-W上柱后,仅需10 mL 3M HNO3-0.01M HF即可将Ti完全洗脱,然后采用15 mL 3M HNO3-5% H2O2洗脱W(图1)。必要时(> 1g样品),进一步采用TODGA树脂微柱(0.3 mL),对W馏分进行快速二次纯化。实际玄武岩标样N-TIMS分析结果表明(图2),该快速分离流程,可满足超高精度W同位素分析的要求。相对传统的多柱组合阴、阳离子交换树脂Ti、W、Zr-Hf分离方法,TODGA树脂法具有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淋洗剂用量小、样品承载量大的显著优点。

图1 TODGA柱(0.6 mL树脂,50 - 100 μm)Ti-W-Zr/Hf分离流程

图2 NIST3163 W溶液标样及USGS BHVO-2、GSJ JB-3玄武岩标样W同位素测定结果。文献数据:1 - Mei et al., 2018, JAAS;2 - Kruijer et al., 2018, CG;3 - Peters et al., 2019, GGR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分析化学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Chu Z Y, Xu J J, Li C F et al. A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separation of tungsten (W) from silicate samples for high-precision isotope analysis using negative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 92(17): 11987-11993. DOI: 10.1021/acs.analchem.0c02431)



推荐阅读

ALICE发现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粲强子化有所不同

由ALICE合作进行的新测量显示,在质子-质子碰撞中,粲夸克形成强子的方式与基于电子对撞机测量的预期大相径庭。 2021-06-11

破裂物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等离子体破裂物理课题组在破裂物理、逃逸电子和破裂预测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等上。 2021-06-10

中子衍射研究:一种新的自旋结构及巨压磁效应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3组团队,在Fe掺杂的MnNiGe合金中,利用中子衍射手段,首次解析出了无公度圆锥螺旋磁结构,并利用此磁结构关联的晶格畸变和织构效应获得了巨大负热膨胀 2021-06-10

近代物理所研究者指出近年报道的首例电子俘获核激发现象或被高估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美国科学家发现的首例电子俘获核激发(NEEC)现象,因受复杂γ(伽马)本底影响,测量的激发几率可能被显著高估。该研究推荐利用次级束流装置在低γ本底环境下获得更可靠的实验结果。相关研究于6月2日发表在《Nature》的“Matters Arising”栏目上。 2021-06-08

中国散裂中子源初期核数据实验结果引人注目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国家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于2018年建成。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实验装置(或反角白光中子源,简称Back-n)是一台高性能白光中子源,其综合性能处于国际同类装置的前列,尤其是其距中子产生靶等距离的中子流强是国际上最高的,覆盖能区范围和中子飞行时间测量的分辨率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21-06-05

阅读排行榜
贵阳市| 苍南县| 太仆寺旗| 雅安市| 灵山县| 上思县| 镇赉县| 平阳县| 呈贡县| 十堰市|